傳統商家切入電商應評估的 12 個項目

傳統商家切入電商,並不是簡單的將所有商品直接放到網路上販售即可,網路通路有其特性,很多地方與傳統通路不同,必須因地制宜,下面整理了 12 項傳統商家切入電商應提前評估的項目。

  1. 平台選擇
  2. 是否已了解不同平台的成本、功能、及特性? 平台是否能滿足需求? 是否需要客製特殊需求?

  3. 商品上架
  4. 建置商品資料到網路上,也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拍照輯後製(例如裁切或縮圖)、編商品編號、取品名、編輯商品介紹,如果品項多,是否有足夠人力(及能力)能應付?

  5. 商品訂價
  6. 網路上的售價是否會影響門市的售價,如何避免線上與線下訂價的衝突? 是否要由不同人員負責?

  7. 如何行銷
  8. 商品通常不會一上架到網路就能賣出好成績,如何招徠客戶? 如何曝光? 預算多少? 自己操作還是外包行銷公司?

  9. 線上客服
  10. 愈即時的客服速度,愈能留下客戶,轉成訂單,是否有人力可以應付線上客服的工作? 是否合併線下及線上的客服窗口?

  11. 包裝出貨
  12. 是否有空間、人力來應付包裝出貨工作? 量大時如何至超商寄件? 如何控制宅配載貨時間?

  13. 包材成本
  14. 有些商品除了外包裝之外,還需要特殊的包裝,例如定製保護框架、保麗龍、防撞泡棉,包材成本是否吸收? 或加入運費中?

  15. 運送費用
  16. 有些商品的運費成本較高,例如需要冷凍運送,或大寄物品,商品售價加上運費,可能已無競爭力,尤其是客戶也能在附近的實體商店買得到,是否過濾不上架?

  17. 運送毀損
  18. 有些商品容易在運送過程造成商品毀損,例如蛋糕、易碎品、不能久運類,如何處理商品因運送造成的毀損?

  19. 退貨商品
  20. 網路交易有七日鑑賞期,若客戶退回商品、或是超商逾期未取貨而退回,商品是否還能再次販售,若不行,該如何處置?

  21. 庫存控管
  22. 如果有些商品庫存數不高,如何避開網路下單卻已先被門市賣出的問題? 如何整合多通路的商品銷售及庫存?

  23. 產生綜效
  24. 切入電商,不應該只是追求多一個通路而已,應該如何讓線上與線下的行銷、銷售、出貨、客服,產生最大化的綜效?